咨询热线:    189 5942 2282
   
霞浦滩涂摄影专业接待

 霞浦东方摄影旅游网

  



手机访客点此访问本站...
霞浦县4位非遗传承人入选第二批宁德市文化传承人
来源: | 作者:未知 | 发布时间: 2021-02-21 | 1397 次浏览 | 分享到:
霞浦县4位非遗传承人入选第二批宁德市文化传承人。为宣传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才、识才、爱才、帮才的浓厚氛围,激励乡土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培养使用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积极搭建发展平台,让乡土人才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日前,中共宁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二批宁德市文化传承人,全市共有20人入选,其中我县钟昌尧、兰大瑞、陈梅月、郑惠茂入选。
为宣传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才、识才、爱才、帮才的浓厚氛围,激励乡土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培养使用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积极搭建发展平台,让乡土人才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日前,中共宁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二批宁德市文化传承人,全市共有20人入选,其中我县钟昌尧、兰大瑞、陈梅月、郑惠茂入选。


钟昌尧 畲族小说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畲族小说歌的发源地在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它诞生于清朝,最初由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懂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的人,将其改编成诗歌体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并结合本民族语言特点,进行再创作的民间文学。畲族人民通过小说歌,了解历史人物典故、自然知识以及畬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史。清末民初是小说歌发展的全盛阶段,白露坑被推为“畲族歌乡”之首,有着“未到白露坑,不算说唱人”的说法。村中涌现出一批批出色的歌手,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钟学吉,仅其一人就改编小说歌数十部,被誉为畲族“歌王”。
钟昌尧是畲族歌王钟学吉的第八代传承人,打娃娃起,他就开始学唱畲歌,畲歌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仅自己唱,教村民唱,教娃娃们唱,将畲族小说歌唱遍省内外,还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跑遍了宁德蕉城和福鼎等畲族人居住的村落,搜集、整理流传民间的唱本160多段100多万字的畲歌,写干了100多管水笔芯,整理出手抄歌本500多首,包括排歌、阿噜、平调、情歌、小说歌、祖宗歌等。随着新时代的变化,老人还时不时自创一些新体式畲族小说歌,为畲族小说歌笔耕不辍。


兰大瑞 畲族武术(盘柴槌)省级传承人

盘柴槌是畲族最为传统、古老的武术,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是由畲族先人雷乌公首创,后来经过各代武术宗师传承、创新、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武术。盘柴槌虽朴实无华,却刚猛有力,招招实用,是畲族在特定的区域环境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发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民族特征,深受畲民喜爱并广泛流传于畲民聚居地。为强身健体,兰大瑞从小就跟随养父学习盘柴槌,成年后在畲村中广收门徒,传授畲族武术,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武术比赛,先后获得2006年香港首届国际武术大赛白鹤展翅第一名、梅花棍第一名、老爷山剑卫府门长棍第一名;2009年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白鹤拳第一名、畲族齐眉棍第一名、盘柴槌第一名;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器械比赛二等奖;2011年被民宗厅、省体育局评为“省优秀运动员”等殊荣,创办飞鹰武术馆,致力于畲族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体育瑰宝——畲族武术的发扬广大。


陈梅月 妈祖信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妈祖信俗是一种深深根植于群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地方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霞浦县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使当地的居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霞浦妈祖信俗,其技艺的主要特点为阿婆走水、妈祖压轿、四海龙王朝圣母、船只首航、迎老爷、中秋曳石、渔村神会、妈祖祭品制作技艺、妈祖歌等,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陈梅月多年来致力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她带领着学徒们一起组织恢复妈祖巡安、妈祖春秋祭祀典礼、四海龙王朝圣母等民俗活动;恢复妈祖祭品制作工艺;收集整理《妈祖歌》并传授唱法。40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传承、宣传和保护妈祖信俗,开展非遗技艺传授和培养后继人才,为霞浦县妈祖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郑惠茂 竹蛎养殖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竹江郑氏竹蛎养殖技艺,发源于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由竹江郑氏先祖发明,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中国海蛎养殖历史的活化石”。竹江郑氏第九世,明万历江西都昌县知县郑洪图(诰赠奉直大夫)曾亲身参与竹江竹蛎的养殖和科学研究,总结撰写《蛎蜅考》,载入《霞浦县志》及《竹江郑氏宗谱》,成为我国首部系统介绍海蛎养殖的著作。被称为“海蛎王”。郑惠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传承和保护竹江郑氏竹蛎养殖技艺,带动家族发展竹蛎养殖业,发动族人一起参与到非遗的申报和保护中,并和族人一起前往明朝先祖郑洪图公任职的江西都昌县寻亲,寻访先人走过的足迹。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竹江郑氏竹蛎养殖技艺,郑惠茂将郑洪图故居一楼布置成竹蛎文化展示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郑氏竹蛎养殖技艺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宣传和展示竹江海洋文化和竹蛎文化的平台,使“海蛎王”名声大噪,从而提高知名度,极大地推广了这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