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9 5942 2282
   
霞浦滩涂摄影专业接待

 霞浦东方摄影旅游网

  



手机访客点此访问本站...
建善寺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4-10-10 | 5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善寺,位于县城北龙首山东段华峰秀谷下,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 年),至今达1500多年,为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寺院,有“八闽第一古刹”之称。是唐代五大禅宗之一的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的祝发出家之地。在寺后橄榄 树下,留有当年灵祐禅师坐禅灵石和禅堂断墙,至今善男信女拥挤香火益旺。建善寺院雄伟宽大,占地达2千多平方米,寺内风光佳丽,清幽明媚,寺前老榕交柯成 荫,院中银杏挺立(有“活化石”之称的珍贵孑遗植物),寺后木棉苍劲。寺内还收藏有我县许多历史珍贵碑刻等文物。

建善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城东郊华峰山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创建,初名“建福斋”,原建于旧温麻县治之安东乡安民里大葛洪岭之北(今沙江镇古县村南)。唐设置长溪县后,至景云二年(711)年随县城迁徙至邑地今所,改称为“建善寺”。

贞元元年(785),一代高僧禅宗之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霞浦南乡人)依建善寺法恒律师祝发出家。 会昌五年(845), 唐武宗 李炎废佛时被废,至大中四年(850)僧大干和尚上奏复之, 宣宗李忱御赐“大中建善”为额。宋建隆四年(963),威武军节度使驿巡官儒林郎吴慎辞撰写有碑铭, 今尚存于寺内。乾兴元年(1022)始为禅刹。元丰元年(1078)进士陈襄重建,元祐二年(1087)县令马康侯县文庙于寺内,至大观间(1107—1110),县令叶安节新建儒学复迁文庙于南郊菱湖。明洪武十九年(1368年)设僧正司署于寺,统管福宁本州及辖下的宁德、福安等县佛教寺院。明嘉靖已未年 (1563),倭寇侵州城,县令徐甫宰恐寺为倭营及其蹂躏,不得已而令军民举火焚之,至隆庆元年(1567)重建。清康熙十年(1671)总兵 吴万福、知州黄鼎扩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僧正司署随州升府而升格为僧纲司。

乾隆九年(1744)僧纲司云庵法师重修。二十八年(1763年)若贤法师、若义法师等续建,民国六年(1917年)碧松法师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二月,值闽海战事紧张,霞浦县立中学迁徙至本寺,历时半载有余. 于1951年始,本寺先后被县政府借用为儿童教养院、县纺织厂、农具厂、酱油厂、工艺具雕厂和驻军 某部所用。至1983年县人民政府落实寺产政策,归还佛教协会,重新塑佛住僧,恢复佛事活动。1984年为本县开放寺院,嗣后由省人民政府下拨专款十万元人民币修葺殿宇。1985年8月,霞浦县佛教协会迁址于内,会长青光法师兼主本寺。1988年,县人民政府拨三万元人民币及地方檀越信士热心捐助续修寺院。


《古刹逢春》为 霞浦籍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秘书长杜星恒先生所提


寺门上有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书额“建善寺”

佛教流传于中国,系在东汉后期,至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福州才有“绍因寺”,这是福建最早的一座寺庙,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南安九日山兴建“兴福寺”,是闽南最早的佛教寺庙,也是福建最早的第二寺庙,除此两座以外,福建在晋代以至南朝刘宋年间,史书均未见有新建佛教大寺庙的记载,而且以上两所古寺,年代既久,今已无存,所以现在福建全省所保存下来的佛教古寺庙,历史最悠久的该要算是“建善寺”。
保护完好的国家级保护植物--银杏.
穿过时空隧道,回到钟鼓声声,聆听禅师妙语。
哈尔滨大学教授、考古学家、霞浦籍女书法家游寿为寺门书写内联“月烂榕林围一谷,波摇松岛应诸天”;外联则保留原住持碧松法师于民国二十六年书撰“狮窟震玄风教普闽峤灯传沩水,鹫峰承法脉山开齐代地辟南天”,简述寺史,字迹犹新。
佛主教诲:不可杀生

建善寺坐北朝南,背枕华峰山,金山重其上,华峰支脉拱抱左右,龙首虎尾岗连其左,金字山、凤凰池接其右与寨岗山遥遥相望。寺院主体建筑布局沿华峰主脉,横贯南北中轴线上仿宋代传统建筑艺术,为六扇三进一庑砖木结构之重檐悬山顶式院落,建筑面积达1668.4平方米,各组殿宇依凭山势,层层而上,古朴宏伟,严谨壮观。